“分者,半也,雷始收聲,
蟄蟲坯戶,水始涸”
大家好呀~山樹天氣預報小助手又回來啦~
時至9月,全國不少地區已經成功入秋,北方層林漸染,別有一番風景。南方天高云闊的好天氣接連而至,讓人心曠神怡。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是高溫向寒冷過渡的時節,氣溫變化會造成水溫波動,晝夜溫差也會導致水中溫差拉大。秋季也是收獲的季節,令人激動期待的各魚場池揚和拍賣會、品評會將在10月、11月陸續而來,魚友們賞魚、進魚,忙碌又滿足~
但晝夜溫差大及溫度變化也喚醒了沉睡在水中、錦鯉身上的,被稱作“錦鯉頭號殺手”的KHV錦鯉皰疹病毒。
這種病毒被人們認識大約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僅十幾年左右的時間,就對世界錦鯉產業造成的損失超過10億元。此種病毒傳染性強、死亡率高,堪稱錦鯉的瘟疫,成災數年來,各國相關研究人員還沒有研究出效果滿意的治療方法,所以,提前預防此種病毒非常重要。(資料來源于網絡)
▲感染對象:鯉魚和錦鯉
▲發病條件:水溫18~28度時發病,22~28度時發病高峰
▲癥狀:
?停止游泳
?皮膚上出現蒼白的塊斑與水皰
?鰓出血并產生大量黏液或組織壞死
?鱗片有血絲
?眼窩凹陷
?口腔充血或出血
此種病毒感染癥狀和許多普通細菌、寄生蟲感染相似。
【病毒特點】
▲具有高度傳染性
▲感染后的死亡率高達80%-100%
▲病毒難以徹底清殺,一池魚容易反復感染
▲隔離治療效果不大,感染率高
▲感染的成魚相對幼魚而言,死亡率高
▲著時間的推移,病毒在低溫環境下蔓延的趨勢加強
由于此病現在還未能找到良好的治療方法,所以做好預防措施對于錦鯉玩家和鯉魚養殖人員來說都非常重要。
【預防措施】
根據病毒傳播的途徑,將其殺死在根源,能夠有效預防此種病毒。
01進新魚
新魚入水前做好隔離檢疫工作,分開養殖一段時間,等到新魚情況穩定,確定不是病魚后再入水,避免帶入病菌。
02提高抵抗力
強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錦鯉在越冬前有一定的肥滿度,增強魚體在低溫季節的抵抗力。
水池當中的錦鯉本身常常帶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以下簡稱病原體),這些病原體會寄生在錦鯉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器官。當錦鯉體質減弱、防御機能降低時,病原體就會大量繁殖并不斷侵害魚體,錦鯉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病變。
03魚池和過濾系統清潔及消毒殺菌
做好水質管理工作,優良的水質是魚健康的前提。魚池是魚類病原體滋生的主要場地和傳播源(如水池內的淤泥、水生植物、軟體動物等)。有些病原體衍生于過厚的淤泥中或水草上,當水溫適宜時就大量繁殖,及時清淤,排污,做好秋季的殺菌殺蟲工作,減少病原傳播途徑。
04合理飼養,規范操作
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一些不規范的操作也有可能會帶入傳播源。常見的有飼料、外傷、用具傳播。
1.投喂潔凈飼料,管理飼料時將飼料密封放置于陰涼干燥處,切勿投喂過期飼料和長期存放的飼料,最好能將飼料密封放置于冰箱保存。
2.在拉網捕撈或并池飼養過程中,勿操之過急、動作魯莽使錦鯉的體表受傷,做好魚體的消毒工作,減少疾病發生。
3.常見的養魚用具也是病毒傳播途徑之一。
如網具、魚盆、魚種箱、餌料桶、氧氣袋、裝魚桶、增氧機、潛水泵等,上述漁具在被病原體污染過的水體中使用后,如未經任何消毒處理,又被立即用到其他水池中進行作業,這是魚病傳播的又一途徑。
圖片來自-廣東中山威(先生)
如果出現發病跡象,可將飼養水溫提高,水溫升高后KHV病毒會停止繁殖,但是也并不能從根本消滅,僅僅是讓KHV不活躍,一旦水溫降下來,病毒會再次活躍起來。所以,我們應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當發現魚出現類似癥狀時,及時隔離檢查,KHV病毒適合在鯉的鰓細胞中繁殖,可以從鰓部確認錦鯉是否病變。
圖片來自-廣東中山威(先生)
如果不幸因此病毒出現死魚,不能將死魚或是將要死亡的魚簡單地扔進馬桶、戶外池塘等自然環境或是直接扔進垃圾桶。最好通過焚燒處理或是利用撒有消毒劑或漂白粉的報紙將死魚包裹起來(需要防護手套)之后用塑料袋密封,再扔進垃圾桶。
秋季,很多病毒和致病細菌活躍起來,它們就像潛伏在水中的定時炸彈,水中的有機物過多,水質差、不規范養殖往往是發病的導火索。水清魚歡,雖然水質清澈并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優良的水質能夠提高魚的免疫力,減少水中潛伏的病原。在這個魚病高發期,預防優于治療,消毒清淤、規范養殖、優化水質、提高免疫養出健碩美鯉~
CIPS 2019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寵物水族展覽會
將于11月20-23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
山樹展位:6.1館6B7-60
想要參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山樹自然生態科技】公眾號,后臺私信獲取贈票哦!